2 月 20 日,海尔集团旗下卡泰驰控股与中国平安旗下云辰资本达成协议,以总价约 18 亿美元收购云辰资本持有的汽车之家发行普通股股份,交易完成后将持有约 41.91% 股份,成为控股股东。而就在四天前,海尔还宣布战略控股工业机器人企业新时达,如此紧凑的重大投资节奏,凸显出海尔在资本布局上的果敢与决心。
回顾 2024 年,海尔资本布局更为密集。当年 6 月,海尔以 125 亿元战略入股血制品龙头企业上海莱士,全年营收突破 4016 亿元,利润总额达 302 亿元。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,海尔集团正加速构建 “智慧住居 + 大健康 + 产业互联网” 的三大生态版图,尝试在新的商业赛道上开拓出一片新天地。
海尔的这一系列 “非家电化” 扩张路径,与美的集团聚焦智能家居核心业务、格力坚守空调主业的战略形成鲜明对比。在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中,海尔为何另辟蹊径,踏上这条充满挑战的跨界之路?这背后既有着对未来商业趋势的深刻洞察,也包含着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考量。
海尔跨界:独特优势助力多元化布局
“进化有缘起,生态无边界。”
去年12月,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集团创业40周年纪念会暨未来十年发展战略研讨会上,以此为标题发表了主题演讲,旨在集团未来聚焦生态构建与持续进化,为后续战略布局筑牢理论根基。这也意味着,未来海尔集团将更加紧密围绕生态发展战略,积极探索产业赛道新机遇。
海尔敢于在多个领域跨界布局,源于其自身具备的诸多优势,这些优势为其跨界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,使其在新领域中也能展现出强大竞争力。
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之一,是 “人单合一” 管理模式与用户运营能力的深度融合。多年发展中,海尔在家电领域积累了庞大的用户资源,拥有 3.5 亿家庭用户数据。收购汽车之家后,海尔或也找到了将这些数据与汽车消费场景打通的关键节点。以卡泰驰认证二手车业务为例,该业务已覆盖 40 余家直营店,结合汽车之家年均 70 亿元的营收规模,海尔得以构建起从选车、购车到家庭充电桩安装的闭环服务。这种 “家车互联” 生态,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、全面的服务体验,也为海尔开辟了新的盈利增长点。这一模式也是行业内诸多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差异化优势,充分体现了海尔在用户数据运营和场景化应用方面的领先能力。
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其跨界发展的重要技术底座。入股新时达后,新时达的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与卡奥斯平台相结合,大幅提升了卡奥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解决方案能力。在大健康产业,上海莱士的血浆采集管理系统与海尔生物医疗的低温冷链技术融合,延伸了大健康产业的数字化边界。海尔的这种 “产业路由器” 模式,通过整合不同行业的技术和资源,构建起一个开放、共享的产业生态平台。与美的收购东芝电梯的垂直整合策略相比,海尔的平台化模式更具想象力和发展潜力,能更好地适应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。
在资本运作方面,海尔也展现出强大的灵活性。2024 年,海尔 302 亿元利润总额中,约 40% 来自非家电业务投资收益,这为其持续并购提供了充足现金流。相比之下,美的集团机器人业务2024 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 9%至 139 亿元,且集团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客户集中在汽车等行业,存在客户集中度高风险;而格力电器在2024年上半年受限于空调业务占比超 将近80%的营收结构,在多元化尝试中也陷入“船大难掉头”的局面。海尔凭借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和良好的资本运作能力,在资本市场拥有更多选择权和主动权,能更灵活地调整战略布局,把握市场机遇。
隐忧浮现:海尔扩张路上的挑战与风险
值得注意的是,海尔在大胆跨界扩张的同时,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隐忧。这些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,也可能会成为海尔集团未来健康发展的“萌蘖之疾”。
从行业布局来看,海尔目前涉足的汽车、医疗、机器人等领域,与家电行业差异巨大,均存在较高专业壁垒。以此次收购的汽车之家为例,虽然汽车之家在汽车互联网领域有一定影响力,但在 2024 年,其净利润同比下滑 13%,APP 排名也落后于懂车帝等竞品,流量变现能力受到质疑。海尔试图通过卡泰驰线下门店为汽车之家赋能,但二手车业务毛利率并不高,与家电行业 15%-20% 的利润水平仍有差距。若不能有效提升汽车之家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,这一收购可能会拖累海尔的整体盈利水平,增加企业经营风险。
此外,“人单合一” 模式在家电行业成效显著,但在跨行业复制时面临诸多适配难题。收购上海莱士后,海尔需要整合生物制药行业研发周期长、监管严格等特点,确保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。新时达所处前沿科技领域,工业机器人领域,技术迭代速度远超家电行业,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提出更高要求。相比之下,美的集团对东芝电梯的整合主要聚焦于供应链优化,管理复杂度相对较低。海尔在跨行业管理上面临的挑战不小,如何在不同行业中实现有效管理协同,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。
海尔提出的 “家车互联”“医疗 + 家电” 等场景,虽具创新性和前瞻性,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。例如,智能家居与汽车的数据互通涉及隐私保护与标准统一问题,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尚不完善,这给数据的安全共享和应用带来很大障碍。血制品业务与家电渠道的协同效应也有待进一步验证,如何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业务有机结合,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,是海尔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。反观美的,其智能家居海外收入增长 25%,验证了聚焦核心业务的战略有效性。海尔在生态协同方面的探索,虽潜力巨大,但也存在一定风险,需谨慎前行。
不可否认海尔集团的 “非家店化”扩张策略,是一次大胆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商业探索。它既展现了海尔面对市场变化时的积极进取和战略远见,也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和风险。未来,海尔能否成功整合新业务,实现生态协同效应,突破管理和技术瓶颈,将成为其在新商业赛道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。
参考资料:
财联社(2025),汽车之家:2024年净利润为16.2亿元 比上年下降13.85%,财联社电报
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824569033007322163&wfr=spider&for=pc
大众日报(2025),海尔18亿收购汽车之家:家车互联生态如何破局内容衰退潮?,大众新闻
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473792968650981929/?upstream_biz=doubao&source=m_redirect
和讯网(2025),美的:布局人形机器人,面临诸多挑战
https://t.10jqka.com.cn/pid_393037249.shtml
申钉钉(责编)(2024),海尔发布2024年创新战略,以无界生态共创无限可能,新华网
https://www.xinhuanet.com/expo/20240130/0167684d5add4f349919c427aed8af1c/c.html
赵薇(2025),美的集团拟关停非核心业务:海外增长喜人 曾重点下注“机器人”业绩不佳
https://www.caizhongshe.cn/news-7288838467902698498.html
本文源自金融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