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觉导向的斟酌
容易阅读=容易看+容易理解
①内容和字体的关系
Ⅰ.字号
这里主要讲偏书籍、杂志、手册类的排版规则。
标题:大标题>小标题>副标题>引言>正文
正文:一般至少为9pt,如果面向的是儿童、老人这类人群,则需酌情放大字体。
补充说明:如批注,图片说明、原作者等,一般在6.5pt左右。
Ⅱ.边界&对比
边界即画面上下左右的边距留白,这里我觉得用HTML排版里,比较典型的盒子模型为例:
边界的比例,尤其是在书籍印刷上,给人心理的愉悦度影响程度很大。
比如窄边距,往往有一种压迫感,两眼一黑…(快…快拿莎普爱思救我…)
对比分几种:
字号大小对比
重量粗细对比
字体形状对比
文字色彩对比
当然啦~对比主要是将文字动静分化开~比较有主次、冲击力。
②易于阅读的排版
Ⅰ.行长/行距/分栏
当文章较长时,行长、行距、分栏的设定往往会决定读者的阅读节奏。
如果阅读节奏和主题内容较为吻合,往往能得到较好的阅读体验,甚至能增强代入感。
行长:即每行长度,太长会给人疲累感(太长不看-v-),太短会给人频繁换行的阅读上的不快。
行距:每行间的留白,通常8pt的正文字号,适合行距在1.3mm~2.72mm之间。
分栏:栏数越多往往意味着行长缩减,故应结合行长调整。
Ⅱ.文字间距
文字间距是个神奇的东西,往往它决定着文字在阅读时的“韵律感”。
西方字体,如W和I,其字体宽度本来就不同(来感受一下:WIWIWIWI IIIIIIWWW)
但是东方字体,,每个字占据空间相同,几乎都是一个个正方形方块。
字距狭窄:突出密度感、紧凑感。
字句宽松:给人舒适怡然感、结合细体文字往往有一种设计感。
最后,关于视觉的引导性。
举几个极端的例子大家就懂,了比如:
——或者: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prouduct
投稿邮箱:prouduct@sin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