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ython入门学习教程:第 7 章 元组
myzbx 2025-08-31 06:18 8 浏览
7.1 什么是元组?
元组(Tuple)是 Python 中另一种重要的有序集合,与列表类似,它也可以存储多个不同类型的元素。但元组与列表最大的区别在于:元组是不可变的(Immutable),即一旦创建,其元素就不能被修改、添加或删除。
元组就像一个 “密封的容器”,里面的元素在创建后就固定不变。这种特性使得元组在某些场景下比列表更安全、更高效,例如存储一组不希望被修改的数据(如坐标、日期等)。
7.2 元组的创建
元组使用圆括号(())来表示,元素之间用逗号(,)分隔。创建元组的基本语法如下:
元组名 = (元素1, 元素2, 元素3, ...)
示例:
# 存储整数的元组
numbers = (1, 2, 3, 4, 5)
# 存储字符串的元组
fruits = ("apple", "banana", "orange")
# 存储不同数据类型的元组
mixed = (10, "hello", 3.14, True)
# 空元组(不包含任何元素)
empty_tuple = ()
# 元组中包含元组(嵌套元组)
nested = ((1, 2), (3, 4), (5, 6))
# 单个元素的元组(必须在元素后加逗号,否则会被视为普通变量)
single_element = (5,)
print(type(single_element)) # 输出:<class 'tuple'>
# 不加括号的元组(Python允许省略括号,但不推荐,易混淆)
without_parentheses = 1, 2, 3
print(type(without_parentheses)) # 输出:<class 'tuple'>
注意:创建只包含一个元素的元组时,必须在元素后面加上逗号(,),否则 Python 会将其视为该元素本身的数据类型,而不是元组。例如,(5)会被视为整数5,而(5,)才是元组。
7.3 访问元组元素
元组的元素访问方式与列表完全相同,可以通过正向索引或反向索引来访问元素。
7.3.1 正向索引
元组的正向索引从0开始,依次递增。
示例:
fruits = ("apple", "banana", "orange", "grape")
# 访问第一个元素(索引0)
print(fruits[0]) # 输出:apple
# 访问第三个元素(索引2)
print(fruits[2]) # 输出:orange
7.3.2 反向索引
元组的反向索引从-1开始,依次递减(-1表示最后一个元素,-2表示倒数第二个元素,以此类推)。
示例:
fruits = ("apple", "banana", "orange", "grape")
# 访问最后一个元素(反向索引-1)
print(fruits[-1]) # 输出:grape
# 访问倒数第三个元素(反向索引-3)
print(fruits[-3]) # 输出:banana
7.3.3 索引越界
与列表一样,如果使用的索引超出了元组的范围,会导致 “索引越界” 错误(IndexError)。
示例:
numbers = (1, 2, 3)
print(numbers[3]) # 会报错:IndexError: tuple index out of range
7.4 元组的切片
元组的切片操作与列表也完全相同,用于从元组中截取一部分元素,形成一个新的元组。切片的语法如下:
元组名[start:stop:step]
- start:起始索引(包含该索引对应的元素,可选,默认从 0 开始)。
- stop:结束索引(不包含该索引对应的元素,必须指定)。
- step:步长(可选,默认是 1,即每次取一个元素;步长为负数表示反向切片)。
示例:
numbers = (0, 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)
# 截取索引1到4的元素(包含1,不包含4)
print(numbers[1:4]) # 输出:(1, 2, 3)
# 截取从索引2开始到末尾的元素
print(numbers[2:]) # 输出:(2, 3, 4, 5, 6, 7, 8, 9)
# 步长为2,截取索引0到8的元素
print(numbers[0:8:2]) # 输出:(0, 2, 4, 6)
# 反向切片(步长为-1),从末尾到开头
print(numbers[::-1]) # 输出:(9, 8, 7, 6, 5, 4, 3, 2, 1, 0)
7.5 元组的不可变性
元组的不可变性是其最核心的特性,这意味着元组创建后,我们不能:
- 修改元组中的元素;
- 向元组中添加新元素;
- 从元组中删除元素。
示例:尝试修改元组元素会报错
fruits = ("apple", "banana", "orange")
fruits[1] = "pear" # 会报错:TypeError: 'tuple'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
示例:尝试添加元素会报错
fruits = ("apple", "banana", "orange")
fruits.append("grape") # 会报错:AttributeError: 'tuple'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'append'
示例:尝试删除元素会报错
fruits = ("apple", "banana", "orange")
del fruits[1] # 会报错:TypeError: 'tuple' object doesn't support item deletion
但需要注意的是:如果元组中包含可变元素(如列表),那么该可变元素内部的值是可以修改的。例如:
# 元组中包含列表(列表是可变的)
mixed_tuple = (1, 2, [3, 4, 5])
# 修改元组中的列表元素
mixed_tuple[2][0] = 100
print(mixed_tuple) # 输出:(1, 2, [100, 4, 5])
这种情况下,元组本身的结构(元素的数量和位置)没有改变,只是其中的可变元素内部发生了变化,这并不违反元组的不可变性。
7.6 元组的常用操作和方法
由于元组是不可变的,它的操作和方法比列表少很多,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7.6.1 计算长度(len ())
len()函数用于获取元组中元素的个数。
fruits = ("apple", "banana", "orange")
print(len(fruits)) # 输出:3
7.6.2 元素计数(count ())
count()方法用于统计指定元素在元组中出现的次数。
numbers = (1, 2, 2, 3, 3, 3)
print(numbers.count(2)) # 输出:2(元素2出现了2次)
print(numbers.count(3)) # 输出:3(元素3出现了3次)
7.6.3 查找索引(index ())
index()方法用于查找指定元素在元组中第一次出现的索引(如果元素不存在,会报错)。
fruits = ("apple", "banana", "orange", "banana")
print(fruits.index("banana")) # 输出:1(第一个"banana"的索引是1)
print(fruits.index("orange")) # 输出:2
7.6.4 元组的拼接
可以使用加号(+)拼接两个元组,返回一个新的元组(原元组不会被修改)。
tuple1 = (1, 2, 3)
tuple2 = (4, 5, 6)
tuple3 = tuple1 + tuple2
print(tuple3) # 输出:(1, 2, 3, 4, 5, 6)
7.6.5 元组的重复
可以使用乘号(*)让元组中的元素重复指定的次数,返回一个新的元组。
tuple1 = ("a", "b")
tuple2 = tuple1 * 3
print(tuple2) # 输出:('a', 'b', 'a', 'b', 'a', 'b')
7.7 元组推导式
与列表推导式类似,Python 也支持元组推导式,但它返回的不是元组,而是一个生成器对象(Generator)。如果需要将其转换为元组,可以使用tuple()函数。
元组推导式的语法如下:
(表达式 for 变量 in 可迭代对象 if 条件表达式)
示例:
# 创建一个生成器对象
generator = (x** 2 for x in range(1, 6))
print(generator) # 输出:<generator object <genexpr> at 0x000001...>
# 将生成器转换为元组
squares = tuple(generator)
print(squares) # 输出:(1, 4, 9, 16, 25)
生成器对象的特点是按需生成元素,而不是一次性生成所有元素,这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可以节省内存。
7.8 元组与列表的区别
为了更好地理解元组,我们总结一下元组与列表的主要区别:
特性 | 元组(Tuple) | 列表(List) |
表示方式 | 使用圆括号(()) | 使用方括号([]) |
可变性 | 不可变(元素不能修改、添加、删除) | 可变(元素可以修改、添加、删除) |
适用场景 | 存储不希望被修改的数据,如配置信息、坐标等 | 存储需要动态修改的数据,如用户输入、中间结果等 |
方法数量 | 方法较少(如count()、index()) | 方法较多(如append()、insert()、remove()、sort()等) |
性能 | 性能较好(由于不可变,内存占用更少) | 性能稍差(由于可变,需要额外的内存管理) |
7.9 示例:元组的综合应用
使用元组存储学生的信息(姓名、年龄、成绩),并进行简单的处理。
# 定义学生信息元组(姓名、年龄、成绩)
student1 = ("张三", 18, 90)
student2 = ("李四", 19, 85)
student3 = ("王五", 17, 95)
# 存储所有学生信息的元组(元组中包含元组)
students = (student1, student2, student3)
# 遍历学生信息并打印
for student in students:
name, age, score = student # 元组解包(将元组中的元素分别赋值给变量)
print(f"姓名:{name},年龄:{age},成绩:{score}")
# 找出成绩最高的学生
max_score = 0
max_student = None
for student in students:
if student[2] > max_score:
max_score = student[2]
max_student = student
print(f"成绩最高的学生:{max_student[0]},成绩:{max_student[2]}")
运行结果:
姓名:张三,年龄:18,成绩:90
姓名:李四,年龄:19,成绩:85
姓名:王五,年龄:17,成绩:95
成绩最高的学生:王五,成绩:95
在上述代码中,我们使用了 “元组解包” 的技巧,将元组中的元素分别赋值给多个变量,使代码更简洁。
7.10 小结
本章我们学习了 Python 中的元组,包括元组的创建、元素访问、切片操作,重点理解了元组的不可变性,还学习了元组的常用操作和方法,以及元组与列表的区别。
元组的不可变性使其在存储固定数据时非常有用,它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,避免意外修改。在实际编程中,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使用元组还是列表:如果数据需要频繁修改,选择列表;如果数据固定不变,选择元组。
下一章,我们将学习 Python 中的字典,它是一种以键值对形式存储数据的数据结构。
相关推荐
- 半导体行业术语缩写词典总结-JKL_半导体词汇缩写表
-
作为半导体行业新人来说,最痛苦的莫过于各种缩写词术语了,有的缩写词一样但是会有不同的解释。这里作者给大家整理了部分术语词典,后面会按照更新顺序一一分享出来。废话不多说,直接开始,如有遗漏,欢迎大家在评...
- JD.com Deepens Push Into Embodied Intelligence With Investment in Sensor Maker PaXiniTech
-
ToraOne,thesecond-generationmultidimensionaltactilehumanoidrobotdevelopedbyPaXiniTechTMTPOS...
- Hong Kong's Consumer Market Becomes New Battleground for Chinese Mainland Internet Giants
-
AI-generatedimageTMTPOST--StrollthroughthestreetsofHongKongtoday,anditmightfeellikey...
- http2解决了哪些问题_简述http2的优点
-
HTTP/2(最初称为SPDY)是HTTP协议的第二个主要版本,它在HTTP/1.1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进,旨在解决其在性能和效率方面的诸多瓶颈。以下是HTTP/2主要解决的问题:队头阻...
- China's economy stays strong and vital amid pressure
-
Peoplevisitthe4thChina-CEECExpo&InternationalConsumerGoodsFairinNingbo,eastChina's...
- JD.com Makes $2.4 Billion Bid for Ceconomy in Bold Push to Build a Global Retail Empire
-
TMTPOST--JD.comhasunveiledplanstoacquireGermany’sCeconomyAG—theparentofEurope’sleading...
- 深入剖析 Java 中的装饰器设计模式:原理、应用与实践
-
在Java软件开发的广阔天地里,设计模式犹如璀璨星辰,照亮我们构建高效、可维护系统的道路。今天,让我们聚焦于其中一颗闪耀的星——装饰器设计模式,深入探究它的奥秘,看看如何利用它为我们的代码赋予...
- 组合模式应用-适配器模式_适配器组件
-
写在前面Hello,我是易元,这篇文章是我学习设计模式时的笔记和心得体会。如果其中有错误,欢迎大家留言指正!该部分为各模式组合使用,涉及代码较多,熟能生巧。内容回顾定义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,...
- OOM (Out Of Memory) 故障排查指南
-
1.确认OOM类型首先需要确认是哪种类型的OOM:JavaHeapOOM:Java堆内存不足NativeMemoryOOM:本地内存不足MetaspaceOOM:元空间内存不足Contai...
- 刷完这49题,面试官当场给Offer!Java程序员必备指南
-
1.问题:如果main方法被声明为private会怎样?答案:能正常编译,但运行的时候会提示”main方法不是public的”。2.问题:Java里的传引用和传值的区别是什么?答案:传引用是指传递的是...
- C#编程基础(看这一篇就够了)_c#编程入门与应用
-
C#及其开发环境简介C#概述C#是一个现代的、通用的、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,由微软(Microsoft)开发,经Ecma和ISO核准认可。它由AndersHejlsberg和他的团队在.NET框架开发...
- 说一下JDK的监控和 线上处理的一些case
-
一句话总结JDK监控常用工具包括JConsole、VisualVM、JMC等,用于实时查看内存、线程、GC状态。线上常见问题处理:内存泄漏通过heapdump分析对象引用链;频繁GC可调整-Xmx/...
- JavaScript深拷贝极简指南:3种方法解决嵌套与循环引用难题
-
为什么需要深拷贝?首先我们看看浅拷贝,point指向的是同一个地址,这时我们修改obj2.point的属性时,obj1的point属性也会被修改再看看深拷贝,point指向的是不同地址,这时我们修改o...
- Java 25 在 JEP 519 中集成了紧凑对象头
-
作者|ANMBazlurRahman译者|刘雅梦策划|丁晓昀Java25通过JEP519将紧凑对象头作为产品特性进行了集成,在不需要更改任何代码的情况下,为开发人员提供了...
- 每日一练 Python 面试题(1)_python每日一记
-
以下是5道Python基本语法相关的面试题,涵盖变量、运算符、数据结构、函数和异常处理等核心概念:1.变量与作用域题目:以下代码的输出是什么?解释原因。x=10deffunc():...
- 一周热门
- 最近发表
-
- 半导体行业术语缩写词典总结-JKL_半导体词汇缩写表
- JD.com Deepens Push Into Embodied Intelligence With Investment in Sensor Maker PaXiniTech
- Hong Kong's Consumer Market Becomes New Battleground for Chinese Mainland Internet Giants
- http2解决了哪些问题_简述http2的优点
- China's economy stays strong and vital amid pressure
- JD.com Makes $2.4 Billion Bid for Ceconomy in Bold Push to Build a Global Retail Empire
- 深入剖析 Java 中的装饰器设计模式:原理、应用与实践
- 组合模式应用-适配器模式_适配器组件
- OOM (Out Of Memory) 故障排查指南
- 刷完这49题,面试官当场给Offer!Java程序员必备指南
- 标签列表
-
- HTML 简介 (30)
- HTML 响应式设计 (31)
- HTML URL 编码 (32)
- HTML Web 服务器 (31)
- HTML 表单属性 (32)
- HTML 音频 (31)
- HTML5 支持 (33)
- HTML API (36)
- HTML 总结 (32)
- HTML 全局属性 (32)
- HTML 事件 (31)
- HTML 画布 (32)
- HTTP 方法 (30)
- 键盘快捷键 (30)
- CSS 语法 (35)
- CSS 轮廓宽度 (31)
- CSS 谷歌字体 (33)
- CSS 链接 (31)
- CSS 定位 (31)
- CSS 图片库 (32)
- CSS 图像精灵 (31)
- SVG 文本 (32)
- 时钟启动 (33)
- HTML 游戏 (34)
- JS Loop For (32)